首页 栏目首页 > 深度 > 正文

2023上海书展·第十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开幕,中外嘉宾共话“叙事共同体”

2023上海书展·第十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在虹口区启幕,昨晚在建投书局举行的主论坛活动中,西班牙作家洛伦佐·席尔瓦、奥地利作家菲利普·韦斯、阿根廷作家萨尔瓦多·马利纳罗,以及陈福民、田耳等20余名国内学者、作家、摄影家、评论家以“叙事共同体”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今天起至21日,将有28位文学周嘉宾参加40多场各类活动,包括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举办的“诗歌之夜”,在上海展览中心、思南文学之家、朵云书院、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等地举办的文学对谈和签售分享活动。今年国际文学周首度在多个活动里采用网络直播手段,让更多文学爱好者、读者能“亲历现场”。


【资料图】

图说:2023上海书展·第十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启幕

文学因叙事多样

何为“叙事共同体”?如果,我们要讲述如何攀登一座高山,文学会使用语言,戏剧会使用肢体,影视会使用镜头,广播会使用声音,游戏会使用关口,各自采取不同的形式传达攀登的过程。最终,各种各样的形式相互借鉴、竞争、融合,聚拢为叙事的共同体,高山上草木葱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立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神产品。

“当人们使用‘叙事共同体’这个概念的时候,可能是‘传统’文学正在经历需要严肃对待的危机时刻。”以往的文学叙事对文字的依赖,几乎是绝对的,这让学者陈福民不得不居安思危。悄然不觉地,小说创作者都如此期待影视的改编,以便作品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传播,小说能否影视转化也成为写作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

尽管文学、影视、音乐、绘画等艺术都处于同一个叙事共同体,都有相互滋养、启发的可能,洛伦佐•席尔瓦却认为,无论谁写小说,都不应该在乎它是否被改编成电视或电影,也绝不应该去刻意模仿电影或电视剧的已有成就。他坚持:“阅读才是写作者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养分。”

图说:西班牙作家洛伦佐·席尔瓦

如在“叙述共同体”范围内理解,作家田耳看到的是,文学显然处于弱势。相比其他艺术门类彼此交流相对顺畅,唯文学表达最难穿越语言障碍。对于作家索南才让而言,恰恰是汉语、蒙古语、地区方言的杂糅,让他体验到了不同语言的内涵和韵律带来的叙事活力和多样性,形成了他的一种写作风格,“我从各形态的叙事中,在强烈丰富的各色文化中不断的去充填和打磨自己。我让自己站在世界之风的当口,迎面接受吹拂。”

叙事让体验共通

萨尔瓦多·马利纳罗开玩笑般地说,本次论坛主题含有一个悖论:像阅读这种如此个人和独特的行为竟然可以构建一个共同体。传统意义上写作和阅读都是在孤独中发生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没有集体的形式。一个民族的历史凝聚在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中,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也是一个社会共享的一切。萨尔瓦多认为,叙述就是在构建一种共同的体验。例如,这种体验会在阅读卡夫卡的读者中形成了一种归属感,当他读了《审判》或《城堡》后,他会沉浸在卡夫卡宇宙中,一个由所有热爱卡夫卡的人共享的宇宙。

图说:萨尔瓦多·马利纳罗

文学不仅可以影响读者,更可以影响创造文学的作家本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认为,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精神谱系”,“精神谱系”是最能够阐释“叙事共同体”何以发生的。我们读《红楼梦》,会发现曹雪芹受到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影响,甚至还潜藏着一部元明清经典戏曲史。我们读契诃夫,就会发现他受到德国和法国的小说创作的影响,受到文艺复兴乃至古希腊戏剧的影响,他的思想中有“斯多葛学派”的浓厚底色。对你产生影响的人,可能来自一个遥远的国家,可能来自一个一千多年前的作者,今人的创作也可能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影响后人。

文学翻译于是对“叙事共同体”的感受更为强烈,翻译要在不同语言、不同文本之间建设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事实上,就是在促进人与人的共情和理解。她每年都会格外关注来到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外国著名作家,因为在这个共同体中,她和作家们是以文字为纽带联系得最紧密的伙伴。(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