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栏目首页 > 深度 > 正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指示 加快办强办优我国基础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印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教育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


【资料图】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取得的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基础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普及水平大幅提高。202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7%,比2012年提高25.2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6%,比2016年提高22.3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比2012年提高6.6个百分点。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总体达到世界中上行列。

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性教育总支出的70%。健全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近五年年均增幅超过15%,普通高中建立了不低于10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7000元。相比十年前,生均教学用房面积提升了1/3,生均仪器设备值增长了两倍,互联网接入率从25%提升至近100%,大班额、大通铺等问题基本解决。

三是急难愁盼有效缓解。“双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调控,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稳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中小学“公民同招”全面落地,义务教育“择校热”明显降温。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形成,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四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党建德育工作明显加强,劳动教育得到应有重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建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80%左右学生学业表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我国部分省份连续几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阅读、数学、科学等科目成绩都名列前茅。

这些成绩的取得,反映了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我们一定要坚定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育人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二、《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优质均衡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织牢织密服务保障网,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重点介绍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按照国家权威部门的有关定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指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性公共教育服务,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的主要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

(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从服务范围来讲,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保障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二是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要实现“应助尽助”;三是保障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务,要实现“应保尽保”。《优质均衡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优先保障、政府主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

(三)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着力点在哪里?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着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差距,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各项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支持力度,省级政府聚焦促进省域内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缩小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

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切实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推进教育数字化,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服务农村边远地区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加快推动县域内校际师资均衡配置。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加快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

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完善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四)要达到什么样的工作目标?《优质均衡意见》分别设定了到2027年、2035年的目标任务: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三、《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扩优提质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学前教育阶段,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2022年为54%);义务教育阶段,扩增一批新优质学校,优质学位供给大幅增加;高中教育阶段,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升;特殊教育方面,特教学校在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实现全覆盖,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2022年为96%)。

《扩优提质行动》的具体措施,包括“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综合改革攻坚”等八大行动。重点介绍前四个行动。

(一)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主要解决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一是首次明确公办园公用经费标准,提出“各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二是要求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三是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强化营利性民办园收费调控,遏制过高收费。

(二)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一是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二是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三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因地制宜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着力加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

(三)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通过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三是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四)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主要解决特殊教育资源不足适宜性不强问题。一是扩大特殊教育资源,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20万人口以下的县因地制宜设立特教班;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加快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二是推进普惠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

四、下一步落实两个意见的工作考虑

一是指导各地制订方案,细化落实要求。《优质均衡意见》和《扩优提质行动》都要求各地制订实施方案,我们将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出台一些硬招实招,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重点任务台账,加强工作督促。根据文件要求,我们将对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建立定期调度机制,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确保政策能落地、见实效。

三是推进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学龄人口变化预测前瞻性研究以及城乡学校布局合理性研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科学化水平。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完善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基础教育管理效能。

四是开展改革试点,推广典型经验。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等改革试点项目,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积极挖掘、推广各地各校扩优提质的典型经验,加强宣传报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